4月12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雷正龙在会上表示,3月1日至4月11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本土感染者325303例,波及30个省(区、市)。
4月11日0—24时,上海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994例和无症状感染者22348例,疫情防控形势依旧严峻复杂。预计未来几日上海新增感染者人数仍将处于高位。
上海疫情处于什么阶段?分区分类差异化防控成效如何?上海市民“买菜难”问题是否得到缓解?社会面何时能够迎来“清零”?
16省份4万余名医务人员支援上海
4月12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介绍,截至目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已从全国16个省份调派医务人员4万余名和每日238万管核酸检测的能力支援上海,和上海的医务人员一起开展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和核酸检测等工作。
雷正龙介绍,3月1日至4月11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本土感染者325303例,波及30个省(区、市)。上海市连续8天报告新增感染者数超过1万例,疫情处于快速上升期,社区传播尚没有得到有效遏制,且外溢多省多市,预计未来几日新增感染者人数仍将处于高位。
近期国内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疫情防控工作不能有丝毫放松。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要求各地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策略和“动态清零”的总方针不动摇,要做好各项既定政策和措施的执行,压实“四方”责任,从严从紧、果断快速、落实“四早”,强化社会面重点场所的管理,确保各项工作更有实效。
上海卫健委:防范区不是“放飞区”
12日上午举行的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卫健委一级巡视员吴乾渝解释了防范区的具体管理措施。
吴乾渝提醒,防范区不是“放飞区”,管控区、封控区更不是。在防范区,我们还是要坚持“强化社会面管控,严格限制人员聚集规模”的策略,非必要不外出,在居住小区内活动为主;确需外出的,可在防范区所属街镇内活动,不得流动到封控区和管控区。对毗邻地区有较多封控区可能产生集聚性风险的区域,各区可视情况强化管控措施。
防范区内人员落实一周2次抗原检测,提倡居民朋友核酸检测愿检尽检。对因就医等确需外出人员,全程做好个人防护,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互联网医院的优势,倡导线上就诊、线下配药。
如出现阳性感染者,该居住小区或自然村(单位、场所)动态调整为封控区,落实相应管控措施。
据4月11日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介绍,全市按照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实施分区分类差异化防控。根据初步筛查结果和风险研判情况,各区划定了第一批“三区”名单,其中封控区7624个、管控区2460个、防范区7565个。
上海“买菜难”如何缓解?
做好2500万市民生活物资保障工作,是上海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的基础和关键。
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调节局副局长许正斌12日介绍,针对吉林、上海等疫情重点地区,国家发改委组建了工作专班,坚持与吉林、上海等有关部门每日衔接,积极协调推动相关保障工作,先后启动了对口吉林、上海的省级间联保联供机制,组织迅速筹集当地蔬菜等货源,并对前往吉林、上海运输生活物资的车辆提供通行便利。
同时,针对公路运输受阻的情况主动协调国铁集团,加强对上海蔬菜等重要生活物资的运力保障,目前已有多批蔬菜、大米等物资通过铁路支援上海。
上海市商务委主任顾军表示,上海密切关注主产区生产情况,加强与山东、云南、浙江、安徽、四川等蔬菜、猪肉主产区的联系,锁定当地货源。为解决物流运输问题,顾军表示,国家相关部委已建立部级协调机制,畅通跨省运输。同时,上海也在采取铁路、公路联运的模式向本市调配生活物资。
受疫情冲击,上海一些电商平台的配送运力出现缺口。现在,缓解App“买菜难”的“帮手”已经在路上。饿了么、盒马、美团等多家保供企业,从北京、武汉、广州、安徽等多地抽调集结数千名工作人员前来上海支援。
更多的市场主体还在陆续加入。“京东将为上海提供超过1600万件米面粮油等民生商品。”京东集团副总裁王文博介绍,通过紧急全国调拨,目前首批重点保供物资以“专人专车”“全程闭环通行”的方式运抵上海,其中包括超8万件母婴物资和超10万件药品及防疫物资。
王文博还介绍,在上海地区,京东陆续调配了2000多名包括快递小哥在内的一线抗疫保供人员,为运营保障和物资派送提供服务,“后续还有望投入更多人力。”
上海社会面何时迎来“清零”?
目前上海实行全域静止,每日新增本土感染者数仍在增加。疫情“拐点”何时到来?上海何时能够“动起来”?
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冠肺炎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梁万年表示,根据国际上公认的数据,如果没有干预措施,一个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感染者将会传染9.5个人。目前采取的各项综合性防控措施,包括核酸检测、全域静态管理等,就是要千方百计地把传播值降到1以下。
“一旦压到1以下,就意味着一个人传染不到一个人了,它(疫情)的‘拐点’就出现了,不会出现持续性地传播了。”他说。
至于上海社会面何时能够迎来“清零”,这位专家表示,判断社会面是否清零,除了每天报告的新增感染者数据以外,还要看疫情传播的持续性是否被切断,这是一个重要指标。
“如果哪一天我们所有的新发病人都是在密切接触者当中,或者是在我们视野当中的这些重点人群,通过主动筛查发现出来的,我以为,这个时候我们就达到了社会面的‘动态清零’的目标。”梁万年说。
部分内容综合自国家卫健委网站、中新社、新华社、央视新闻、人民日报、北京日报等